-
民俗故事 - 大年初一先敬狗
大年初一先敬狗 (藏族) 平武白馬藏人有這樣一個風(fēng)俗:每年正月初一,人們在歡宴之前,總要把蒸的蒸饃、燒的火燒饃、大塊的野味或是豬羊牛肉擺在狗的面前,讓它飽餐一頓。 為什么大年初一先敬狗呢?有一段故事。 相傳在很久以前,麥子、青稞都長得樹權(quán)似的,從根部往上,層層分權(quán),每個枝頭都長一個又大又長的穗子。 人們懶懶散散地做上一季莊稼,收下的糧食就吃用不完。于是,人們用面粉來做大門,做枕頭,揉成坐墊墊屁股.…...- 0
- 0
- 25
-
民俗故事- 春節(jié)的由來
春節(jié) (漢族) 相傳,很多年以前,在山清水秀的定陽山下,有個不太大的村莊。 村頭山坡上,有間小石屋,住著一個名叫萬年的青年。 他家境貧寒,以打柴挖藥為生。 那時節(jié)令很亂,弄得莊稼人無法種田。 萬年是個有心計的青年,想把節(jié)令定準(zhǔn),可是,從哪里下手呢? 一天,萬年上山打柴,坐在樹下歇息,樹影的移動啟發(fā)了他, 他就制了一個日晷,測日影計算一.天的長短。 可是,天有云陰霧雨,影響測記,他就想再做一件記時器…...- 0
- 0
- 16
-
關(guān)于臘八的三個傳說故事
傳說一:秦始皇修建長城,天下民工奉命而來,長年不能回家,吃糧靠家里人送。有些民工,家隔千山萬水,糧食送不到,致使不少民工餓死于長城工地。有一年臘月初八,無糧吃的民工們合伙積了幾把五谷雜糧,放在鍋里熬成稀粥,每人喝了一碗,最后還是餓死在長城下。為了悼念餓死在長城工地的民工,人們每年臘月初八吃“臘八粥”,以資紀(jì)念。 傳說二:據(jù)傳,佛教創(chuàng)始人釋迦牟尼修行深山,靜坐六年,餓得骨瘦如柴,曾欲棄此苦,恰遇一牧…...- 0
- 0
- 0
-
關(guān)于冬至的三個傳說故事
傳說一:過去老北京有“冬至餛飩夏至面”的說法。相傳漢朝時,北方匈奴經(jīng)常騷擾邊疆,百姓不得安寧。當(dāng)時匈奴部落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(lǐng),十分兇殘。百姓對其恨之入骨,于是用肉餡包成角兒,取“渾”與“屯”之音,呼作“餛飩”。恨以食之,并求平息戰(zhàn)亂,能過上太平日子。因最初制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,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吃餛飩。 吃“捏凍耳朵”是冬至河南人吃餃子的俗稱。緣何有這種食俗呢?相傳南陽醫(yī)圣張仲景曾在長沙為官…...- 0
- 0
- 3
-
霜降吃柿子的傳說
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,小的時候家中十分貧困,經(jīng)常吃了上頓沒下頓,沒有辦法,只好拿起討飯碗、扯起打狗棍四處討飯。 有一年霜降節(jié),已經(jīng)兩天沒飯吃的朱元璋餓得兩眼發(fā)黑,四肢無力。當(dāng)他跌跌撞撞走到一個小村莊時,頓時眼前一亮,村邊的一處爛瓦堆里長著一棵柿子樹,上面結(jié)滿了紅彤彤的柿子。朱元璋一見,興奮極了,心里想,老天爺餓不死瞎麻雀!于是,使出渾身力氣爬到樹上,吃了一頓柿子大餐,這才得以從閻王爺那里撿回了…...- 0
- 0
- 35
-
有關(guān)于芒種的傳說故事
傳說周宣王時,賢臣尹吉甫,聽信繼室的饞言,誤殺前妻留下的愛子伯奇,而伯奇的弟弟伯封哀悼兄長的不幸,就作了一首悲傷的詩,尹吉甫聽了以后十分后悔,哀痛不已。 有一天尹吉甫在郊外看見一只從未見過的鳥,停在桑樹上對他啾啾而鳴,聲音甚是悲涼哀凄,尹吉甫忽然心動認(rèn)為這只鳥是他的兒子伯奇魂魄所化,于是就說:“伯奇勞乎,如果你是我兒子伯奇就飛來停在我的馬車上。”話剛講完,這只鳥果真就飛過來停在馬車上,于是尹吉甫就…...- 0
- 0
- 7
-
傳說中“谷雨禁蝎”是怎么回事呢?
民間視蝎子為“五毒”之一,如果不小心讓蝎子蟄傷了,千萬不能喊”媽呀“,否則會更加痛。那是為什么呢?其實這并沒有科學(xué)的根據(jù),只是來源于一個傳說,一個與谷雨有關(guān)的傳說。 話說很久很久以前,吉氏27歲時生下吉升,丈夫進(jìn)山打柴,不懊摔下山去,連尸首也沒尋回來。從此,吉氏成了寡婦,起早貪黑,白天種地,晚上紡線,用血汗把吉升哺育大。眼看兒子到了上學(xué)年齡,仍在幫她打柴拾糞。吉寡婦希望兒子念書,將來也能謀個好前程…...- 0
- 0
- 5